2010年7月6日

越陷越深的沉沒成本謬誤

行為決策理論中,所謂的沉沒成本(sunk cost)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。沉沒成本謬誤(sunk cost fallacy)則是說,人們在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不僅看這件事情對自己是否有好處,且也看過去是否在這件事情上,是否投入了時間、金錢與精力。

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六零年代英法兩國共同開發的協和客機。由於剛開始的市場評估預測,雖然超音速的協和客機的造價比一般客機要貴上好幾倍,但是市場需求高,仍然可以獲利。在協和客機的研製過程中,爆發中東石油危機致使國際油價暴漲,在購買、運行以及維護的成本都高的情況下,願意下單購買的航空公司遠比預估少很多。但是著眼於英法兩國皆已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在這專案上,當然還有面子問題,所以還是選擇繼續開發。只是最後這算是個商業慘案,預估生產一千多架飛機,最後只造了二十架。

因為已經付出了,因為不可以浪費,所以我們常常忘記去審視最原始的本質:繼續進行這件事情是不是對我們有好處,是不是當初我想要的。


感情生活上也是這樣。多年相戀的男女,明明知道感情已變,即便勉強在一起也不能得到幸福,卻也很多人捨不得多年來投資的時間與金錢,依然選擇死纏爛打,不肯放手。


"保本"這個觀念根深蒂固的存在多數人的腦中,所以像是在選擇賣出手上的哪個股票時,往往都是以目前這個股票是否已經獲利,而不是著眼在這個股票往後價格是否會上漲。一番汰換後,往往手上剩下的都是一堆沒有前景卻捨不得賣出的爛股票。

雖說堅持是種美德,但也要理智的看看到底堅持下去是不是值得。承認失敗停損出場,其實是種比盲目的堅持更加痛苦的選擇。常常,因為不願意認輸不願意承認錯誤,會讓人越陷越深,不可自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